對於碳排放管理制度在2008年開始受到各國重視,但是在台灣因為非世界組織的會員國,因此不到2年就消聲匿跡。直到今年因為氣候變遷嚴重,以及各項法令目標到期,再次被拿出來討論。
對於碳排放管理準則而言,主要的為ISO 14064 及 PAS。 本章節就先就ISO 14064作簡介。因為該準則內容相當多,因此僅就執行面的部份介紹,其他部份有機會再討論。執行步驟大致如下:
- 組織應應用並建立文件管理流程,並決定將哪些排放項目納入其溫室氣體盤查清冊。
- 書面化制定原則及定期出具報告,內容包括鑑別與組織營運相關的直接和間接溫室氣體之排放和移除。並將溫室氣體查檢類別分為六類:
- 直接溫室氣體排放和移除;
- 輸入能源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
- 運輸中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
- 使用產品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
- 與使用產品有關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
- 其他來源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等。
- 定期出具的報告中,內容應有:
- 報告之目的與目標內容包含組織的溫室氣體政策、策略或方案,及適用之溫室氣體方案;
- 報告之預期用途與預期使用者;
- 準備與製作報告之整體與特定責任;
- 報告之頻率;
- 報告架構和格式;
- 報告涵蓋之數據與資訊;
- 報告取得與傳播方法之政策。
因此著重在數面制度的制定與日常碳排放管控的執行結果書面化呈現。因此對於企業要導入這一套系統,若是企業本身已經有內部控制及會計管理制度者,只要輔導規劃人員具備內部控制制度設計及ISO相關知識者,單就制度面作調整,即可快速銜接適用。
若是企業並未具備這些制度者,建議可以先從會計管理先著手,就日常流程中去檢視調整,進而到生產單位及管理單位。千萬不要拿外部顧問手上的制度直接導入,直接導入的結果將是人仰馬翻,效果不彰,甚至無效。
由於台灣預計再2023年開始課徵碳稅,相關的管理制度也還不成熟。2008年環保署規劃也相關草案(詳附圖),但是最後該如何執行,就不得而知。不過在無所是從的狀況下,建議可以直接先就基本制度建立做起,然後通過國際認證直接在國際碳權交易平台上交易,或是靜候政府公布後續的認證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