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從財務報表及財務資料庫 察覺財務舞弊的跡象

坊間對於財務報表有句警語:如果一家公司與同業相較,同時有「應收帳款天數過高」與「存貨天數過低」這兩個指標,做假帳的機率高達9成。

從實證上來看確實是有案例,但是除了這2個指標之外,其實還有其他操作的項目,例如

  1. 不動產、廠房及設備
  2. 長期投資
  3. 現金
  4. 預收款項
  5. 預付費用
  6. 其他資產
  7. 同業或股東往來

因此市面上就有資料庫軟體業者建議使用它們的信用評等,不然就是使用公開資訊觀測站的財務報表比較資料庫。這些工具都是目前市面上可應用的,但是還是有使用上的不便與障礙如下:

  1. 資料庫軟體業者的信用評等,必須付費(應該的),費用不低,而且比較基礎較難掌握;
  2. 公開資訊觀測站,引用為公開發行以上企業,營業規模跟一般中小企業差異過大;
  3. 以上資料庫的使用,使用者必須先就調整財務報表,讓比較基礎一致。

因此光是 KEYIN 自己的財務報表就是一番工夫,後面的調整又是一個問題。為了克服前述問題,於是在2018年開始從本公司的產業資料庫中的財務比率資料重新整合,開發出企業診斷及風險平等系統。只要使用者把自己的財務報表輸入,再選擇產業,比較結論即可產生,無須再做事前的比較基礎調整。

除此之外,對於目前以產業別作為分類外,我司還業界首創加入了以產品別作為比較基礎,可以讓您進一步明確掌握比較差異。

藉由產業類別的產業平均或是產品別的產業平均來比較,將可為經營管理、授信及投資決策,帶來更具體並且明確的依據。再搭配其他先進的指標理論,將會有進一步的助益。